全國免費咨詢熱線
400-001-6885
人均本地水資源量低于嚴重缺水線,東江污染情況首次披露 摘要:東莞雖然守著穿境而過的東江和八大水庫,但原水水質惡化趨勢加劇,本地水資源已到了“相當緊缺”的境地,人均占有本地水資源量甚至遠低于國際公認的嚴重缺水線。 西方200多年工業化、城市化進程中分階段出現的水資源和水環境問題已在東莞集中爆發,東莞已經成為珠三角水情形勢最嚴峻的城市。 ———省水利廳廳長黃柏青 南都訊 東莞雖然守著穿境而過的東江和八大水庫,但原水水質惡化趨勢加劇,本地水資源已到了“相當緊缺”的境地,人均占有本地水資源量甚至遠低于國際公認的嚴重缺水線。昨天上午,東莞市水務局舉行通氣會,對新出臺的《關于建立我市供水安全保障體系的調研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進行簡要解讀。《報告》首次公開披露的眾多數據顯示,東莞的供水安全環境已經脆弱到“經不起一點風險”,“大水荒”的危機隨時都可能到來。 首次披露東江東莞段污染情況 《報告》中首次提到東江東莞段的污染情況:東江水質從上游至下游逐年下降、逐段下降。其中,污染物主要為重金屬類,金屬鎳等增加較顯著,氨氮、耗氧量等反映有機物類的綜合指標也顯著增加。 東江東莞段水質全年半數時間達不到Ⅲ類地表水標準。2010年114次監測結果表明,東江水質達Ⅲ類地表水的合格率僅為54%,主要超標指標是氨氮,平均值達1.16m g/L;2011年汛期,市第二水廠取水口氨氮最高值甚至達5 .8m g/L;今年端午節前后,氨氮指標達4.7m g/L,遠高于地表水劣Ⅴ類水質中2m g/L的標準。 東莞市水務局有關人士透露,東江重金屬污染問題主要由上游稀土開采、開礦等引發。由于涉及面太廣,東江水質監測結果從未對外公開過。 八大水庫水質都為劣V類 《報告》指出,東莞多年平均本地水資源總量為20 .76億立方米,人均占有量僅251立方米(以825.48萬常住人口計),不但遠低于1755立方米的全省人均占有水資源量,甚至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500立方米的嚴重缺水線。 目前東江流域承擔4500萬人口的生產生活用水,省政府對沿線各地實施分水方案,其中東莞在正常來水年的年分配水量約為20 .95億立方米。由于東江流域水資源開發已經超過30%的極限,這實際上已是東莞每年可使用的最大水量。 東莞2011年用水總量高達21.72億立方米(含微咸水),其中城鎮自來水供應就達17.3億立方米,高居全國大中城市前5位,已經入不敷出。專家預測東莞2020年將缺水4.3億立方米。 松山湖、橫崗水庫等八大水庫能否彌補供水缺口?市水務局人士解釋,八大水庫水質都為劣V類“不能用”。 全省人均占有水資源量 1755立方米 國際公認人均嚴重缺水線 500立方米 東莞人均本地水資源占有量 251立方米 |
"東莞水危機形勢嚴峻"由“中水回用”廠家-瀅源水處理設備整理發布,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及出處,原文地址:http://www.eckerusa.com/news/2176.htm
廣東瀅源環保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10余年專注水處理設備,純水設備,中水回用,回用水設備,超純水設備,軟化水設備,EDI超純水設備等設備的研發、生產與銷售。公司生產產品可廣泛應用于電子、電力、電鍍、線路板、光學鏡片、化工、化妝品、醫藥、食品飲料、漂染、酒業、輕工、晶硅半導體等諸多行業,并已通過IS0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。針對國內不同地區的水質特性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,并提供近千套水處理設備系統,保證出水質量達到合格要求!